
身边是不是常常有人感慨:“人到五十,身体就大不如前了。”更让人揪心的是,许多癌症病例往往集中在50岁之后。为什么偏偏是这个年龄?难道癌症和衰老之间,真有一条“暗线”在牵连?最新的科学研究给出了答案。
衰老并不是“慢慢变老”,而是有拐点的
不少人以为,衰老是均匀发生的:每年一点点下降。但真相远没有这么简单。
今年,中国科学家在《Cell》发表的成果,绘制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体衰老蛋白质图谱。他们分析了14–68岁志愿者的12个器官和血液样本,检测到超过1.2万个蛋白质,第一次在分子层面勾勒出了“人体衰老曲线”。结果发现:
30岁左右:身体的衰老已经悄然启动,尤其是肾上腺出现明显蛋白质变化,这意味着内分泌稳态开始松动。
45–55岁:几乎所有器官都在经历“剧烈重塑”,蛋白质大规模紊乱,标志着全身性衰老的到来。
30岁左右:身体的衰老已经悄然启动,尤其是肾上腺出现明显蛋白质变化,这意味着内分泌稳态开始松动。
展开剩余78%45–55岁:几乎所有器官都在经历“剧烈重塑”,蛋白质大规模紊乱,标志着全身性衰老的到来。
换句话说,50岁不是衰老的起点,而是衰老进入快车道的拐点。
主动脉:身体衰老的“总开关”
在这项研究中,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是:主动脉可能是全身衰老的信号源。主动脉不仅自身衰老快,还会分泌一类特殊分子——促衰蛋白。这些分子能让全身多个器官进入炎症和衰老状态。其中的代表分子 GAS6,威力尤其强大。在细胞实验中,GAS6能直接让细胞进入衰老状态,并释放炎症因子。在小鼠实验中,注射GAS6让中年小鼠迅速“变老”:肌肉力量下降、多个器官出现衰老表现。
这意味着,主动脉就像衰老的“总开关”,一旦启动,全身都会受到影响。
为什么50岁之后癌症风险陡增?
衰老和癌症,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。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抵御癌症的能力会逐渐下降:
DNA修复能力下降
年轻时,细胞发生突变后,身体能及时修复。但随着衰老,修复效率越来越差,突变就更容易累积。
免疫力减弱
免疫系统是“癌细胞的天敌”。可到了中年以后,免疫力下降,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明显不足。
慢性炎症增加
主动脉等器官释放的促衰蛋白,会制造一个全身性“低度炎症”环境。而慢性炎症,正是癌症最喜欢的温床。
DNA修复能力下降
年轻时,细胞发生突变后,身体能及时修复。但随着衰老,修复效率越来越差,突变就更容易累积。
免疫力减弱
免疫系统是“癌细胞的天敌”。可到了中年以后,免疫力下降,清除异常细胞的能力明显不足。
慢性炎症增加
主动脉等器官释放的促衰蛋白,会制造一个全身性“低度炎症”环境。而慢性炎症,正是癌症最喜欢的温床。
因此,当全身在50岁左右迎来分子层面的剧烈变化时,癌症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大幅上升。
科学家们的畅想:能不能阻断?
既然衰老的“罪魁祸首”之一是蛋白质稳态失衡,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重要思路:从蛋白质层面入手,阻断衰老,也许就能降低癌症风险。如果主动脉真的是全身衰老的“枢纽”,保护血管健康,就可能延缓全身衰老。科学家发现,规律运动、合理饮食能改善蛋白质稳态,降低炎症水平,是最经济实用的“抗衰防癌法宝”。这项研究虽然离临床应用还有距离,但已经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:
40岁开始体检,50岁一定要筛查
中国人群高发的癌症,如结直肠癌、胃癌、肺癌,都建议在40–50岁进行筛查。别等身体出问题才去检查。
保护血管,就是保护全身
主动脉是衰老的“总开关”。戒烟限酒、控血压血脂、少油少盐,多运动,都是保护血管的关键。
远离慢性炎症
少吃加工肉、油炸食品,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肥胖,这些看似琐碎的习惯,能帮助减少全身炎症,也能降低癌症风险。
抗衰老 = 防癌
衰老不可避免,但进程可以推迟。让身体的分子系统“稳一点”,癌症的发生机会自然也会更少。
40岁开始体检,50岁一定要筛查
中国人群高发的癌症,如结直肠癌、胃癌、肺癌,都建议在40–50岁进行筛查。别等身体出问题才去检查。
保护血管,就是保护全身
主动脉是衰老的“总开关”。戒烟限酒、控血压血脂、少油少盐,多运动,都是保护血管的关键。
远离慢性炎症
少吃加工肉、油炸食品,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肥胖,这些看似琐碎的习惯,能帮助减少全身炎症,也能降低癌症风险。
抗衰老 = 防癌
衰老不可避免,但进程可以推迟。让身体的分子系统“稳一点”,癌症的发生机会自然也会更少。
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让我们看清:衰老不是平均发生的,而是有拐点;主动脉可能是全身衰老的信号源;蛋白质稳态失衡,让癌症风险在中年以后明显升高。未来,科学可能真的能帮我们“关掉”衰老开关,让癌症风险降低。
身边是不是常常有人感慨:“人到五十,身体就大不如前了。”更让人揪心的是,许多癌症病例往往集中在50岁之后。
发布于:浙江省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